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土壤修复市场将迎来拐点 刘正军谈“岳塘模式”

以土壤修复加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岳塘模式”是土壤修复领域PPP模式的一种应用。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对记者表示,采用土壤修复开发转让获取增值收益的模式,打破了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完善了从土地修复到收益实现的机制。随着“土十条”的落地,土壤治理行业的拐点即将到来。

创新商业模式

记者:土壤修复行业在政策、法律、商业模式上都不成熟,公司业务推进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刘正军:公司在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包括竹埠港地区合作的“岳塘模式”。我们在选择项目时,首先就会考虑项目资金来源,规避风险大的项目。目前在该领域已有大量的专项财政资金投入,“土十条”也在有序推进,预计“十三五”期间在环保领域的投入有较为明确体现,这些都将利好土壤修复板块。

记者:过去几年,土壤修复行业总体的发展趋势是怎样?行业格局情况怎样?

刘正军:环保产业处于有史以来最有利的发展机遇期。在宏观经济增长疲软、传统产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未来若干年内,环保行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土壤治理领域空间巨大。土地本身是存在商用价值,被污染的土地一旦被修复治理后,可直接售卖产生商业价值。这也是土壤治理领域的空间量级远大于其他领域的重要原因。

不过,土壤治理领域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伴随着政策层面的“土十条”落地,土壤治理行业的拐点即将到来。根据规划,公司3-5年内土壤修复板块要实现100亿元产值,为上市公司贡献50%以上的利润。

打造土壤修复全产业链

记者:永清环保此前收购了美国IST公司,今后怎样进行业务布局?

刘正军:IST公司拥有丰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治理经验,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团队,收购完成后,公司的项目经验极大丰富,技术力量如虎添翼,很多其他公司难以完成的土壤修复项目公司都可以进行治理。总体来说,收购IST公司将为公司在环境修复业务的全面铺开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更多成熟的解决方案,为公司在修复领域的“大土壤”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保障。

永清环保以自有技术生产重金属土壤修复药剂,得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支持。公司生产的离子矿化稳定剂技术成熟。以核心技术体系为依托,公司已形成纵贯规划咨询、场地调查、风险评估、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药剂生产、效果监测等全过程的土壤修复全产业链。未来公司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进行重点布局。

记者:公司如何解决项目融资的问题?

刘正军:2014年,湘潭市岳塘区与永清集团在全国率先探索PPP模式治理重金属污染,被业界称为“岳塘模式”。由岳塘区政府和湘潭城乡建设发展集团合资成立的湘潭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永清环保大股东湖南永清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湘潭竹埠港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有限公司”。探索通过政企合作,对竹埠港重金属污染开展综合整治。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批准湘潭岳塘竹埠港地区为全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单位。

“岳塘模式”首创的土壤修复开发转让获取增值收益的模式,打破了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从机制上补充了从土地修复到收益实现的机制。

经过前期探索,永清环保在PPP实践中继续加码。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永清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公司参与PPP投资、产业投资的主体。未来将投资设立PPP项目公司,拓展前期咨询调查、中期修复、后期转商业用地出售,创新PPP模式土壤修复市场。


延伸阅读:


“土十条”有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产业有望加速崛起


据3月16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十三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开展的地域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土壤修复市场空间约7869亿元。

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是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这样评价土壤修复领域的现状。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今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实施“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明确的各项任务,并出台实施“土十条”。

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则表示,“大气十条”、“水十条”两个文件出台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水十条”出台后,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明显加快。“土十条”的编制经历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多部委的反复协商沟通,出台时机已经成熟。“2011年约有20多家企业从事土壤修复业务,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0家左右,到2015年则增长至900家以上。”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称。

据了解,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出现技术能力有显著优势的公司。“不过,行业内的主要项目签约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中,主要参与土壤修复的企业包括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北京建工、博世科、东江环保、铁汉生态等。”海通证券研究部环保行业研究员邓勇表示。

“目前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30%以上。因此,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信建投李俊松说。

农业用地修复仍待挖掘

相比于城市棕地修复,企业对农业用地修复热衷度不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近日表示,“土十条”文稿已成熟,报批后即可实施。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提出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确立为重点,有望消除市场对农业用地修复盈利模式尚存不确定性的疑虑。

除盈利模式外,农业用地修复在资金、技术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土壤修复市场近年来不断成长,但耕地领域项目落地仍然缓慢”,魏丽表示,“耕地修复实施起来较为复杂,目前国内企业基本处于试点阶段。”

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土壤污染超标比例达到18.1%,其中耕地土壤面积、草地土壤污染超标都超过10%以上。据介绍,国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1000万公顷,占18亿亩耕地的8%以上。近年来,国家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并在湖南的长株潭地区率先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

“我们承接的多个农田修复项目试点盈利并不多,公司此项业务主要处在培育期。通过对农田修复治理,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生产功能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从而为农田修复项目带来盈利。”永清环保研究院院长贺前锋说,“耕地修复所面临的业主情况复杂,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性不同,环保意识也不同,在这方面还需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引导。”据了解,永清环保目前在土壤修复板块的收益主要集中在城市棕地修复领域和尾矿治理领域。

此次环境商会针对土壤修复业发展提交了《关于加快污染场地修复的提案》,指出应加强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药剂监管。目前国内污染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时需要使用化学药剂。为保证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应严格监管药剂的成分、纯度及添加量,以降低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避免导致二次污染。

棕地修复模式相对清晰

“综合来看,主要有三类企业涉及土壤修复行业。第一类是环保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依托技术实力转投实业。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第二类是专业土壤修复工程类公司,项目运作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如高能环境、永清环保、铁汉生态等;第三类是国际公司,主要通过咨询管理、分析检测方式参与国内环境修复产业,或与国内工程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如日本同和、英国ERM、美国ESD等,”邓勇介绍道。

尽管参与主体众多,“但国内土壤修复产业总体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东方园林生态环境修复部总经理范天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只有城市房地产所带动的棕地修复发展较好。这主要是棕地修复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

“比如,某地块地价为1万元/平方米,在这块地中央有一受工业污染的土地,政府与地产商协商达成共识,以5000元/平方米出售该地块。如每平方米土壤修复花费1000元,相当于地产商以6000元/平方米价格拿地,低于市场价。”范天立表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主要是以房地产推动,一线城市的棕地修复项目比较集中。土壤修复需要‘土十条’的引导,使行业尽快成熟起来。”

据范天立介绍,某些棕地长期受工业生产影响,可能含有如汞、铬、铅、镉、砷、镍等重金属及多种有机物。因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棕地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有时甚至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自由相物质。“土壤修复更多被看作一项综合工程。”范天立表示,“不能单一考虑某个修复问题,应系统性考虑技术、资金和政策,更多侧重调查、风险评估等前期阶段,避免忽略项目本身的污染问题。”

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分析指出,过去3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发展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2014年行业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因为当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城市棕地修复的影响冲击较大,从而影响了全年的合同签约量。

“2014年土壤修复签约额度为12.74亿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1.28亿元。”高胜达的研究数据也佐证了魏丽的分析。

盈利模式尚待完善

土壤治理行业的起步和成熟程度远落后于水、大气、固废治理行业。海通证券分析指出,总体而言,法律体系中并没有针对土地污染的专门立法。在标准方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健全,对污染和有害界限不清,包括污染场地的种类、浓度限值标准。

当前土壤修复项目和资金大多数依赖于政府,产业缺乏完善的盈利模式,进而难以将其成本费用化。目前仅有少数的商业化项目将土壤污染修复的成本负担交由土地开发商承担,其他土壤修复项目资金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土壤污染管理体系的缺失是该行业发展的阻碍,具体体现在土壤污染本身具有一定的隐秘性、长期性,其责任不易确认,从而土壤修复成本当前主要由财政承担。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环卫产业

微信号:huanweichanye
功能介绍:《环卫产业》是中国环卫网旗下媒体,旨在以宣传环卫行业的发展创新、引领行业创新思路、传递行业最新信息、展现行业绚丽风采、发布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增进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为中国环卫行业全面深化发展增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