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阅读】打捞城市档案历史碎片



既注重对重大档案事件的爬梳剔抉解密还原,又不放弃对档案历史碎片的辨析挖掘。从细节入手,不厌其烦,捡拾遗落在历史缝隙的散珠碎玉,陈迹残影,努力将其有机穿缀起来,并补上血肉和肌理,以此生动还原这座刚刚走过两个甲子风雨的城市的兴衰荣辱,抗争求索———2013 年盛夏,策划青岛日报《档案青岛》周刊时,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这段短文,是《档案青岛》的办刊主旨,也是本书采写遵循的原则。

这寥寥120个字,是经过一番思考写就的,非一时心血来潮。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青岛建置虽仅满两个甲子,但历经晚清、德租、日占、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光复、青岛解放等几个主要时期,华洋杂陈,跌宕起伏,沧桑阅尽。

这120多年间,有哪些耆宿大贤在此留有影踪?那风姿绰约的德式建筑,大门口曾挂过哪些牌匾?那庭院深深的豪门大宅,谁是它最初的主人?还有那几经更名的大学,谁人曾在此执教鞭?又有哪些宏论和韵事在校园、在坊间回响和流传?

对于这些基础性、粗线条的史事,青岛的档案文献多有记载;几代勤奋不倦的青岛文史研究者,大都有所挖掘、有所发现、有所延续。作为媒体人、后来的城市档案历史研究者,已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曾来过”、“某城市地标为谁所建”、“某洋楼曾住过何人”,若是这样,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是在做无用功。

我要做的是,就像做新闻一样,主动走进人物和事件的背后,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在细节中还原这个人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用细节呈现和讲述青岛档案历史。通过孜孜不倦地打捞、梳理、拼接,让逝者的皮肤慢慢恢复弹性,直至面容清晰可辨;让支离破碎的历史事件通过修复明朗起来,并渐成一件触手可及的产品。

2013年8月至年底,我查阅青岛档案文献,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题目、查找线索并分门别类,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选题要坚持做到:“有故事、有情节、有独家发现”。也就是说———

他们要有传奇色彩,他们的言行曾左右时局,同时又褒贬不一,他们在两甲子的青岛发展史上难以绕开。

它们曾是轰动一时的事件,但喧嚣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它们曾在看似无意中改变了事件主角的命运,也改变了时局的运行轨迹。

他们和它们一直在悄无声息沉睡的档案,在有意甚至是意外的查寻中,能“惊现”并走进大众视野,“一夜成名天下知”。

基于此,首巡胶澳开启破冰之旅的山东巡抚周馥,以武力镇压对抗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的乡民的胶澳第二任总督叶世克,回访济南与山东巡抚衙门建立对话机制的胶澳第三任总督特鲁泊,以传教士身份来青却不务正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传播的卫礼贤,在青岛主权回归前夕制造绑架大案的土匪孙百万,记录青岛沦陷前夕城市非常态的端木蕻良、老舍、埃德加·斯诺以及熊希龄、王芃生、葛光庭、胡信之、胡适、沈从文等一批政界、报界、文化界的名人带着他们的青岛故事和青岛印记,纷纷走进了本书相关板块。

德兵大年初一突袭即墨并毁坏圣像引发“公车上书”,青岛人力车夫大罢工引发青岛党政之争致市长葛敬恩黯然离职,沈鸿烈因三舰南逃引咎辞职退隐威海卫、青岛市民攀辕挽留等9个热点事件在《史事钩沉》部分对号入座。

民国时期青岛多家报纸报道的民众悼念孙中山、沈鸿烈抗战胜利后视察青岛接收受到明星般追捧、美国水兵刺死青岛人力车夫引发新一轮反美风潮、在反美声浪中白发皑皑的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视察”青岛暗中斡旋等6个重要事件,通过解读或零散或连续的新闻报道,在本书中一一鲜活重现。

当然,题目筛选和取舍中矛盾交织,一些被看好并激发起兴奋点的题目,却因目前没有档案史料支撑而放弃。比如,1891 年青岛建置时的总兵、淮军著名将领章高元,他因警惕性不够被德军轻易骗过,青岛遂被无流血地占领。我曾计划以《悲情章高元》为题,还原这一事件中章氏的决策、责任以及撤离青岛时的心境,史料缺失,姑且放下。

带着上述选题,2014年春天起,我成了青岛市档案馆文档查阅中心的常客。几乎每个周,就像上班那样,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个或两个上午,在工作人员热情帮助下,查阅和抄录档案史料。为撰写《叶世克的“丰碑”》和查阅日伪时期《即墨日报》,我曾登门济南胶济铁路博物馆、高密市档案馆、即墨市档案馆,走访知情者。

由于年代太久和当时档案意识缺乏,很多选题所需史料档案馆内无法查全,只能通过购买有关当事人的书籍和从个人收藏者手中购买相关文献来补充。一些史料价格不菲。

查寻碎片化的档案史料是个既磨炼耐心又耗费精力的活计。三年来,我仅手抄的档案史料纸张摞起来足有16厘米之厚。

令我高兴和感动的是,通过百度引擎和知情者提供线索,我联系上了一些当事人的后代,他们是:居住在台北的王芃生的表侄陈尔靖先生、居住在上海的谭岳峰之孙谭国璋先生、葛光庭之孙葛平章先生,居住在天津的熊冲之子熊湘伟先生,居住在北京的沈从文先生孙女沈红老师,他们不仅给我提供了文字和图片史料,而且还对稿件给予修补。

在写作《寻找谭岳峰》时,对“谭氏开封故居现状”一节,《开封日报》的媒体同行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两名同行冒着炎热逐一走访、查找,并将现成的文稿提供了过来。他们的严谨认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要感谢84 岁的鲁海先生。2014年6月,鲁老给我写了一封充满关爱之情的信件并乘坐公共汽车亲自送到了报社。信中,有肯定,有鼓励,有期待,更有难得的档案史料线索。此后,鲁老经常发短信提供线索和知情者信息,并对我的稿件提出高见;我也经常就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他请教,先生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一一讲解。

同时,我要感谢青岛市档案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帮我查找资料,耐心解答我的问题,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帮助。

值此本书出版之际,再一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冀一如既往支持我的“第二季”、“第三季”……

不再赘述。还是把本书交给广大读者朋友吧,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够阅读———这本“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案卷里的青岛》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宗伟 

责编:周洋





新即墨微信公众号


中国即墨网微信公众号

阅读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新即墨

微信号:xinjimo2012
功能介绍:转发《新即墨》重要时政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