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企业库首页>资讯
行业

美国行总结(文字版)-心似平原跑马-搜狐博客

作者:企业资讯策划团队 来源:rwfb 发布时间:2010-04-10 浏览:327

(此文为2008年9月所做)

在阿泰斯特转会火箭、五小强动画圣斗士星矢大结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的这个夏天,我{dy}次出国来到“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生活了近两个月,长了不少见识。按照李彦老师的说法,我急于与大家分享这段经历,因此,本文尝试把回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存在于我脑中的、比较精华的一些段子系统化写下来,也算是做个总结。

本文不是(至少不准备写成)流水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回忆也部分淡忘了,想起了什么再在合适处加上。因此打算延迟些发表。

本文为个人观点,才疏学浅,毕竟也才两个月经历,没什么发言权。欢迎探讨。

 

自由女神像白宫好莱坞奥巴马科比是美国的标志,但并不代表美国的全部。就像故宫长城太极孔子姚明并不等于中国一样。

 

1.项目简介

我参加的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合作的暑期学生交换项目。密歇根大学位于美国东北五大湖区的密歇根州(Michigan)的小城安娜堡(Ann Arbor),离底特律开车不到一小时。今年夏天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Michael Phelps是该校2008届(级?)学生。项目为期八周(2008-7-2~2008-8-26),今年是第二年,一共六个人。去之前在三四月份我们接待了参与另外一个PKU/UM合作项目的18个密大学生,与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还一起玩了几次,打篮球、逛三里屯什么的。对美国人,或者是美国的同龄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他们的diversity令我惊讶,他们的想法让我认识到世界上是可以存在想法与中国传统价值观wq不同的另一套自成体系的东西的。这段经历也让我对于我的美国之行有了很多期待。

2. 初步印象

美国,整体来说,天是蓝色的,云很低,空气质量好。在安娜堡松鼠很多。

我们{dy}次到Meijer(当地大型超市)时看到超市前面国内罕见的大型停车场、旁边是草坪,上面是蓝天白云时,是被深深震撼到了的。(图1)草坪上我们试图并“成功”找到一处纸屑,戴小川上去一踢,发现他刚刚残害了一个可怜而无辜的蘑菇……环境好,是美国给我们最初印象。当然,从我们的向导Tracy的口中也了解到,他们从未觉得环境很好过。人啊,失去才懂得珍惜,此言不虚。

在安娜堡,过马路有些学问的。有红绿灯和人行横道线的地方,一般与国内相同,不过需要看看人行横道的灯下方大约与腰齐平处有无按钮。少数路口是需要按钮才会有绿灯显示的。不按的话,在一个周期内也会出现可以走的时候,不过technically还是闯红灯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他路口如果没有红绿灯,一般路口上会有正八边形红底白字的stop sign。在美国我没看到其他交通标志是八边形的,所以即使从背面也能用形状判断出来。只要有了这个标志,作为行人就可以随便冲了。即使没有行人,任何机动车到了这个路口也必须速度先降为零,才能继续前进。美国行车和国内一样,是靠右的。过马路时,即使远离自己一边有机动车过来,它可以开过去并且wq不影响你的行为,不过一部分美国司机相当客气,会等你过去之后再过。标志上还会有提示说这个路口连接了几个方向(one-way, two-way, etc.貌似大于4个就是all-way了),并且任何允许通车的方向都会有。有时候可以通过这个判断这条道是否是单行道。安娜堡路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相距很近但很小,政府就规定相近的两条路为方向相反的单行道了。安娜堡是小城市,在大城市,例如芝加哥,就几乎全是有红绿灯的路口了。有的人行横道灯还有djs,很人性化。美国的城市规划很规范(或者说死板),几乎都是田字格。所以美国人会有以block来记录距离和时间的习惯。南北方向的街道叫avenue,东西方向叫street。不过也有很多例外。曾经自己突发奇想把East Liberty Street意译为解放东路,窃以为达到了信达雅的要求。

图1. Meijer前的草坪和蓝天白云

 

在卞江老师的普化课上听说,美国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人家的技术先进,不怕成本高。当时就觉得挺诡异的。喝自来水不是一种只图方便不顾卫生的从幼儿园老师开始就严格禁止的行为么?到了美国开始还比较注意,只喝明显是zg喝水的fountain的水,后来也就一顿乱喝了。当然,实验室里有一个水龙头旁边有Do not drink nonpotable water(根据红宝书,就是“不要喝不能喝的水”,倒是很符合ETS的GRE填空出题思路,同义重复)的警告,还是不敢喝的。回国了还真得注意,刷牙时也不能先咽一杯水了……

在美国的生活(至少是大学生活)中,Email是相当普遍的。在美国呆的55天总计收到了396封电子邮件,含26封垃圾邮件。平均每天7.2封电子邮件,0.47封垃圾邮件。并且回国之后仍然有后续的垃圾邮件。网易的邮箱应对世界{zxj}的垃圾邮件还是有差距啊。电子邮件除了学生之间、老师对学生的联系和垃圾邮件之外,各种商店的会员信息也不少。所以平时注册成为超市或者书店会员时要谨慎。

在美国体会到了Google的强大。Google earth与Google map结合使用,加上street view,每条道路的位置、景观都十分清楚,按照街道号就可以查到某个地方的图片,十分方便。

在美国使用信用卡相当方便,几乎所有的消费都可以通过信用卡完成。并且可以上网登陆银行网站,实时查询帐户情况。省去了记账的麻烦。不过有时候需要签名,有时候需要出示ID,也就是有照片可以证明你是卡的主人的东西,如护照、学生证、驾照等等。不过少数地方,如芝加哥Navy Pier的麦当劳的甜品站就只收现金,很不爽。

很多人想要iPhone。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美国如何打电话,特别是如何给国内打电话?手机的话,美国的SIM卡国内有的机器可以用有的不行,可能新的gd一点的手机就可以吧,个人不太清楚。也有不同的付费套餐什么的,具体的也不记得了。总体上分成两种:1.预先支付(pre-pay)。适合短期(小于半年)。有点像国内买充值卡的方式。美国有许多通信公司,如At&t,T-Mobile什么的,在许多地方都有营业厅,兼着卖手机。在营业厅买一张卡,买一个能识别这个卡的手机,充值,就可以用了,用到没钱就停机。2.Plan,适合长期(大于一年)。一般是你和通信公司签订一个合同,你使用它提供的服务若干年,他送你一个手机(比较低档一些),也可以多加一些钱买高级手机。这个平均下来会比{dy}种方式便宜一些,几个同学可以一起弄个family plan会更加便宜。但是要预先多交一些钱,{zh1}如果合同顺利完成会返还,否则作为违约金扣除。苹果的iPhone原来可以随意带的,但是后来苹果也发现这样巨多机器非法地流向了中国大陆(iPhone在大陆还没有正式销售),在升级第二代之后就改成了签约购买的方式。苹果宣称的价格都是要与通信公司签订至少两年的合同并且不违约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如果你当时买了然后带回国内,其代价将大大高于其标价(500美元?不记得了。)其实iPhone的邮件、地图等等功能在国内的效果还是会大打折扣。个人认为手机只要能发短信接电话就行了。往国内打电话:方法1.到中国超市(一般每个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都会有的。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中国人。中国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商店专门卖中国货。)买能够打国际电话的IP电话卡,这种电话卡类似于国内很老的某些电话卡,要先打某一个号码,然后输入卡号密码之类的,{zh1}才拨号。我们买的是20美元1388分钟。价格不贵,但是通信效果一般,有时也有杂音。注意,往往最开始拨打的号码是有全国号码和地方号码之分。如果知道电话卡出品公司的当地号码,可以打的时间会稍微长一些。2.Skype。个人由于电脑话筒有问题,没用过。据说价格会更加便宜。通信效果不知。不过有事想打个电话还要开电脑,不太方便。3.直接用手机或者宿舍座机打?没有实践过,不清楚具体细节如收费等,貌似不推荐。

 

3.进一步对于美国的认识

个人认为美国可以大致分成大城市、小城市、农村三种地方。

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他们的中心商业区就是电影电视中塑造出来的典型美国景观:碧水蓝天间高楼大厦(图2),车多行人多,据说北京朝阳区的CBD和纽约曼哈顿感觉很像,不过两个地方我都没去过,无法评论该说法。However,美国的大城市其实不多,真正繁荣昌盛如芝加哥纽约的更是屈指可数。很多大城市,典型的就是底特律,因为种种原因(如火灾,地震等等,政府没钱拆迁重建),中心区很破旧,直观感觉就是电视新闻里伊拉克zs性爆炸袭击后的街头一样,也没什么人,车也不多,治安也不好,晚上一个人走,在特定的区域几乎肯定被抢。小Tip(道听途说未验证):如果必须晚上独自外出,身上什么值钱的都不要带,就用一个很破的不太需要的钱包,甚至可以不要,揣上20美元,实在不幸被抢乖乖交钱,不要反抗,wq配合即可。对方身强力壮往往人比你多并且有枪。不能没钱,也不能钱太多(绑架你……)。

小城市,以我们住的安娜堡为代表吧。可能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是暑假,本科生大多不在学校,在校的都是老师和研究生,我们住的central campus又和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所以感觉路上人都很少,宁静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居民由于有大学的熏陶,素质比较高。(例如上文提到的客气的司机)不像大城市,人很多且三教九流,治安不好。很多在大城市大公司(如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工作的中高层人士,也因此都选择住在所谓的卫星城(大底特律地区)而每天开车上下班。美国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路况也比较好。高速公路上也没啥收费站,故虽然地图上距离比较远不过实际开车的时间(单程1小时左右)还是可以承受的,修路的话由于都是机械化作业,效率很高。

图2. 芝加哥

   

农村。农村的面积很大,但是人不多。一个农民就是一家,巨大一片地,虽然我未亲眼见到所谓的农业机械化设施,不过估计是真的。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少数几个人可以仅凭双手搞定这么大的一片地。美国平原多耕地多易于实现机械化的教科书论点我也就不重复了。

----------------------------------------------------------------------------------------------------------------------

美国的各种娱乐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每个城市的Science Center不是什么研究中心而是科普馆,里面的东西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动滑轮、电动机、人体结构、太阳系等等。艺术博物馆水族馆天文馆都很好,十分有利于小朋友们启蒙教育。我们参观时也兴奋不已,有点补课性质。不过朱戎同学认为,博物馆全世界都有,到美国来看古希腊埃及罗马的东西,倒不如看看棒球赛瞻仰瞻仰乔丹塑像这些代表了美国精神的东西,不无道理。

在超大屏幕的imax电影院看了蝙蝠侠{zx1}电影The Dark Knight。视觉听觉效果还是相当震撼的。

去了Cedar Point,顿时觉得欢乐谷就山寨了。具体可以参考如下日志:

----------------------------------------------------------------------------------------------------------------------

大家都知道在国内是无法浏览某些网站的。不过奥运之后wikipedia解禁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我在美国也算吃了网络屏蔽的苦:百度MP3、新浪乐库在国外都是不能使用的。只能暂时用用搜狗、狗狗了。当时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还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具体可参见:

在美国也看了几次电视。以NBC播出奥运会开幕式为例进行说明。NBC延迟12小时播出,仗着不是直播,疯狂地插广告。张艺谋“with almost unlimited resources”奉献了一场mb精彩的演出。运动员入场的时候,解说很扯,“该国只有一个运动员,so he has a good chance to be the flag bearer”“Dirk Nowitzki cut half of his head, I'm so sorry, half of his hair, for the Olympics”“布什总统看上去很热”“詹姆斯、科比和xx在留影”,和我早些时候看的央视版周涛+孙正平的解说差得十万八千里“迎面走来的是希腊共和国的运动员们。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也是{dy}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2004年雅典奥运会……”听惯了新闻联播的我还有点小不习惯NBC呢。

----------------------------------------------------------------------------------------------------------------------

政治问题

在电视上看到了麦凯恩的竞选广告:Obama means higher tax and fewer jobs. I’m John McCain and I approved of this message. 无论据无论证,只有论点。其实挺没有说服力的。对于这种直接对骂的广告还是很不适应的。当地也在进行地区法官的选举,中文报纸上也刊出了某候选人的竞选广告:xxx在以前的工作中积极为华人争取权益;xxx的妻子经常帮助华人的小孩子干了什么什么的。{dy}次看中文的这种文体,感觉很新鲜。

奥运会开幕式之前也播了一个介绍中国的短片,首先自然是故宫长城太极,然后就是dxp 64什么的,其实也没什么新意。美国对于中国的宣传几乎都是负面的,人权西藏台湾什么的,不过稍微有水平一点的观众也不信,毕竟人家都是接受过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的。

虽然是民主国家,可是我感觉美国人对于政治没什么参与热情,也不会对伊拉克人或者古巴人怒目而视,印度哥哥也说他也不觉得巴基斯坦人是敌人,那只是政治。这种胸襟还是值得学习的。

加拿大和美国,一般认为是差不多的两个国家,但是据可靠消息二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独立战争时期,热爱“自由”的人们都跑到美国来了,同样地相对保守的人都来到了加拿大。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否认,不过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

美国人

美国是大熔炉,任何人在美国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是外国人”的感觉。美国人本身就是白人黑人都有,平均的体重和身高都大于中国人,但是也有瘦的和矮的,只不过相对较少而已。可能他们对于胖瘦的标准和我们不同吧,有人问我:“中国人都像你这么瘦吗?”汗死。不过他们胖的人可以到达一种很夸张的,连走路都困难的级别。另外还有一种很神奇的胖也很普遍(女性为主):坐着只看上半身看不出来的胖,因此老外们都mb上镜,照片照出来美人胚子一个,一看到本人那确实是非洲爸爸跳高——黑老子一跳(湖南方言)——吓了一跳。不过看多了也就适应了。留学生中最多的是中国人,印度人比中国人略少,哎,发展中国家是提供苦力的主力啊。据说俄罗斯人也不少,未验证。反正日本人泰国人巴基斯坦人虽然不多,也还是有的。

{dy}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二代移民,例如来我们组做事的伊朗mm,或者是出生在美国,或者是幼年随父母迁入美国在美国长大,与我们这种20岁左右进入美国的人有极大区别。说大了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说小了叫他们的笑话我们听不懂,平时在一起玩的时候是明显分拨的,美国人一拨,留学生一拨。大家都很友好,但是和有的人你就是没话说。没办法。我们组有个mm父母是香港过去的,她本人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外表wq就是个中国人,经常有人见到她就直接用中文和她交谈,事实上她只懂得广东话。但是她的思维方式和那些白人已无二致。文化这个东西说起来很虚,但事实上的影响力是可怕的。如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信赖,是个严重的课题。

在美国很多人信教。他们听说中国大陆没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感到mb惊讶。我冷冷地说:我们信仰mks主义。信基督的人都还不错,曾经有一个农场主(算是万恶的资本家阶级了?)爷爷看到我们的车抛锚了自愿地载我们到3小时车程之外的安娜堡,我们三人强行给他60美元油钱之后他说,God let us help each other. 当时那一瞬间就有皈依的冲动了。不过还是立刻冷静了下来。我信仰共产主义。

 

4.衣食住行

衣:与国内没啥区别,价格高低不等。密歇根大学卖的那些印有大学名字和logo的帽子啊什么的被称作Michigan Gear。其中很普遍的那种每个大学都有的印有自己logo的带一个帽子的夹克叫做hoodie,其中的帽子部分叫做hood。在街上有时候可以碰到穿着的比较非主流一点的人,就是什么朋克啊重金属之类的东西。见到这种人本人还是挺恐怖的。尤其是近看。貌似连非主流都是国外的先进……

食: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出国之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吃饭。天天吃汉堡三明治热狗是很痛苦的。去超市买好面包和香肠,吃的时候用面包中间夹着香肠,就是热狗了。三明治是稍微大一点的条形面包,中间夹肉,常见的为roast beef(把牛肉切成薄片)或者turkey breast(火鸡胸肉,个人不喜欢)。还可以要其他的配料,常见的有番茄(tomato)生菜(lettuce)(以上推荐)腌黄瓜(pickle)奶酪(cheese)(这两样建议慎重选择,多数中国人不觉得好吃)。zm的快餐连锁店Jimmy John’s里的仅含面包和肉的三明治为3.25美元,加上其他配料为4.25美元。(以上价格不含税。在美国购物与国内不同的是几乎所有标价都是不含税的,交钱的时候还要多交一部分钱作为税款给州政府和lb政府,各州税率不同。例如密歇根州为6%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为11.25%。不过有的州没有州税,例如佛罗里达州,税率会低一些,加上佛州环境好,虽然时不时有飓风袭击一下,还是有很多人在那边养老。未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生的蔬菜,不收税,所以自己做饭会便宜很多。)JJ的优点是连锁店分布很广,价格相对便宜,食物立等可取。缺点是三明治是冷的。更加高级一点的店还有蘑菇(mushroom)等等,不过没试过。汉堡,美国人连hamburger都简称为burger了,两片圆形面包夹上一个圆形肉饼(meatloaf)。牛肉猪肉都有。一般还有上述的番茄生菜等等玩意。不过做出来的汉堡都超厚,也不知道美国人怎么把嘴巴张那么大来咬下去。出于健康、宗教、习俗、保护动物等方面的考虑,美国素食主义者很多,因此vegeburger(金山词霸解释:植物蛋白饼)应运而生。那“肉饼”看上去与一般的无异,但是吃起来的味道极为fz。有点像饼干。其他的不太常见的食物有玉米棒子,啃的时候老外会直接在黄油(butter)上抹抹然后吃。个人认为味道诡异,不推荐。煎鸡蛋(omelet),有很多种,有和国内的看上去性状一样的,也有完成时蛋黄是液体的(据服务员称这种就是regular的)。一般来说菜单是很难看懂的,服务员报菜名语速也很快,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各位点餐一定要慎重,不要以为regular的就是对的,吃点苦头那是正常的。在芝加哥吃的有名的Chicago-style Pizza披萨Pizzeria Uno(图3)可以说是在美国吃的{zh0}的美国风格的食物了。Uno貌似是西班牙语“一”的意思。卖点是Deep fish(深海鱼?),好像是口味比较好的鱼吧。

当然在美国也很方便地可以吃到其他各国如墨西哥(典型的是taco,很不错的东西)、意大利(意大利面(spaghetti)没吃过不清楚)、中国的食物。中餐馆分布还是比较普遍的。顾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老外从小也因为好奇吃中餐导致他们都略会使用筷子,这一点令我mb惊奇。美国的一次性筷子包装上有使用筷子的说明,很有意思。直译如下:1.如图所示拿好{dy}根筷子(就是夹在虎口处);2.用拿铅笔的方式拿好第二根筷子;3.你就可以使用筷子夹食物了。中餐馆里一般是可以使用中文点菜交钱的。点菜的时候要问好服务员哪些是zz中国菜哪些是给美国人吃的中国菜。价格还算公道,和西餐差不多,十一二美元的饭菜吃不完打包还可以吃一顿。在中餐馆吃完饭每人会有一个fortune cookie。就是一个小点心里面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句祝你大吉大利的话,例如Be ready to receive something special.每个中餐馆都这么做搞得老美以为这是中国传统。其实国内没人这么干。

图3. Pizzeria Uno

 

个人在美国的生活节奏大约是早上9点吃早饭,我一般是用谷类食物cereal加上牛奶打发了。老美的早饭可以做得mb丰盛,Angelo's店里的一个special breakfast就有包括面包薯条煎鸡蛋烤肉条(bacon)火腿,吃得很撑,很不习惯。中午一般在一点吃午饭,一般是自己早上带到实验室里面的食物,如自制热狗、米饭加烤牛肉之类的,看上去很寒酸,是最难吃的一顿。主要是自己不会做饭。强烈建议出国前学会做饭。晚上六七点吃晚饭,一般去JJ买三明治。印度哥哥是中午1点半吃饭晚上9点半吃饭,真不知道他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做到的。一日三餐就没有一餐吃得称心如意。你说我抓不抓狂?!所以偶尔要去中餐馆或者好一些的西餐店犒劳一下自己的。Buffalo wild wings里面的肋骨(rib)很不错,味道类似于糖醋排骨,推荐一下。

在美国反而肯德基麦当劳比国内少多了,难怪老外说There are KFC and McDonald’s everywhere in Beijing。常见的是Wendy’s(和肯德基差不多的快餐),六七美元一顿;subway(北京也有,中文译名赛百味,以三明治为主不如JJ快但是分量多些)。还有一个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貌似是中餐快餐,可惜没吃到,遗憾。

在美国吃饭与中国{zd0}的不同是,任何东西都要diy。端上来的东西往往是没有味道的,需要自己加盐加胡椒加番茄酱(ketchup)。吃着没有味道的煎鸡蛋混着盐粒,我真的对美国的食物失去了{zh1}一点信心。这与中国菜wq相反。中国菜讲究入味。各种调味品和角色菜品如辣椒等等的味道应该进到主菜里面去才好。朱戎同学认为这反映了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重整体,重和谐。西方人强调个体,突出每个人口味的不同,因此你就自己看着办想吃什么味道就加什么酱。有一定的道理哦。

住:在美国的消费大头是住宿。房价很贵。具体不清楚,因为是短期项目,现实紧迫感不强,没有去深究。

行:美国的汽车还是比较多的。本科生有车的很普遍。据说出去读研迟早也要买车,不知真假。不过由于私家车的普遍,导致:1.美国的各个功能性建筑相互之间间距比较远,一般小城的所谓downtown也就是这里一个mall那里一个supermarket,根本没有国内所谓商业街的概念;2.许多旅游景点离城市很远,反正大家都有车,只要把路修好,再偏僻都有人来;3.公共交通(小城市尤其)匮乏。虽然根据学校与安娜堡公交公司的协议,凭着密歇根大学的黄色的学生证可以免费搭乘城市的公交车,可是平时20分钟一班车,zm1小时一班与国内相比还是比较发指的。安娜堡的公车有jq到分钟的schedule,每天什么时候到达哪个站都有。可以在公司网站下载到。一般来说都是会准时的。公交车上都有空调,并且从来不用担心没有座位。上下车的时候公交车体会下降,缩小与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差,方便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启动之后又恢复原来的高度。公交车前面有个可以固定自行车的架子。平时是竖直固定在车前面,有人骑车来搭车,就把架子放下,把自行车固定在架子上,人上车。下车的时候又带走自行车,挺有趣的。火车就更别提了,从小我呆过的火车站都是株洲站长沙站北京西站这种级别的,还经历过春运这种一年一度的{sjj}奇观,看到安娜堡{wy}的火车站真是大跌眼镜:一条铁轨,一栋一层楼的小平房。错车都没法错。火车一到车多的地方只能等。总共四个小时的火车晚点一两个小时那是常事。估计列车长天天都得为列车晚点道歉。不过火车内部的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座位前面有类似于飞机上的可以放下来的小桌板。据说国内的动车条件一样。

  

图4. (左)火车内部(右)安娜堡的火车站

 

5.点菜和购物

点菜流程如下:

1.JJ、Wendy’s等快餐店

一餐饭低于10美元。形式类似于肯德基。进门之后排队,抬头看菜单。点餐。一般会问你要不要cheese,soy sauce等等,直接no。如果想试试也是可以的,后果自负……然后问你要不要饮料要不要薯条(potato chips)。有时候会问你是在这里吃还是带走。然后付钱。这种店不用给小费,如果用信用卡的话有时候会要求看你的ID。然后它会问一句Do you want your receipt? 但是售货员同学往往认为这句话没什么实际作用只是例行公事,是个人就听过无数遍,所以往往讲得巨快巨不清楚,听上去像Wanna see? 刚去的时候听不懂,要售货员同学重复了七八遍,{zh1}他无奈的说,OK, OK, you are good…搞得很是尴尬。在旁边一个地方等着,过一会儿食物来了,拿着走人。如果在店里吃的话记得自己收桌子(bus the table)。

2.相对gd一点的餐馆

进门一般会有个地方写着Please wait to be seated。然后就有人来根据你报的人数领着到达合适的座位。貌似他们没有上座之类的概念。坐下来之后服务员会自我介绍我叫xx今天由我来take care of you。然后先点饮料。一般2~3美元,大概和肯德基的大杯一样大,无限续杯,不过说实话也续不了多少。很多美国人喜欢喝健怡可乐diet coke,准备饮料的过程中看看菜单,饮料端上来,点好菜。端上来之后在你吃的过程中服务员哥哥/姐姐会时不时问你吃得好不好,巨热情。{zh1}买单了,他拿来一个小本子,里头夹着账单。账单上会有你用餐消费多少钱,税多少,加在一起的subtotal多少钱。1.用现金付款的话,直接把钱夹进去就可以了。注意要视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加上小费哦。一般早餐10%中餐15%晚餐20%,大概根据这个比例凑个整数就行了,也没必要搞得mbjq。如果你倾向于多给小费凑整数,则称为tip up。反之为tip down。不过也有的餐馆比较诡异,吃完了自己到前台付完钱,然后自己根据上述原则在桌子上留下适量现金。2.用信用卡或者借记卡(debit card)的话,把卡夹在本子里面,服务员收走,还回来时里面除了卡、账单外还有两张账单类似物,不过上面有一些信用卡信息。一张是custom copy可以自己留作存根,在另一张上面填写小费tip和总费用total(一般图省事的话直接把total凑个整数写上就行了)。{zh1}在signature处签名即可。本子中只需要留下有你签名的这一张纸,就可以走人了。记得把自己的卡带走。

以上规律仅为个人由不超过10个餐馆总结出来的,适用面值得大家怀疑,仅供参考。

----------------------------------------------------------------------------------------------------------------------

有个笑话:刚出国的时候在东京成田机场转机时看到了hello kitty的毛绒玩具,要2000日元。掐指一算1美元等于110日元,2000日元等于18美元。1美元等于7人民币,18美元等于127元。好贵!不买。回来的时候,18美元?也就两顿饭钱,不贵嘛。可是本人对hello kitty没啥兴趣,还是不买!

对于不同的东西,人民币和美元的比值是截然不同的。刚出国的人往往会尝试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来估计一下物价。不超过三天就会崩溃:一个人稍微吃好一点就是15美元,超过100人民币了。看来首都机场七八十块钱的一碗面真是与国际接轨的价格……理发,13美元。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两个月没有剃头。在国外照片比较多,很清楚地记录了我的头发由短到长的过程。后来被打击习惯了也就不进行换算了。大致地来说,日常用品可以按照数字直接进行比较。1美元在美国花就和一块钱人民币差不多,不过会稍微的值钱一点点。一张CD{zpy}的是15.99美元(不含税),798页(比基础有机化学还厚,被戏称为基础有机Vogue)的一期Vogue4.99美元(国内是20元一期),不过教科书很贵,几十上百美元并不奇怪,并且没有盗版,因此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食物中相对来说肉类鸡蛋牛奶比较便宜。有说法鸡腿会比鸡胸便宜,未证实。当然,众所周知化妆品、电子产品很便宜了,换算后都很划算。在此不赘述。但是要牢记,电子产品的一切周边产品,在国内都是大大便宜的。以iPod classic的硅胶套为例,价格为120美元(概数,苹果官网)30美元(苹果体验店)15美元(地摊货)不等。所以省着钱回到北京在硅谷买的硅胶套。35块钱,带两个贴膜的。虽然知道还是大大的被宰了,不过和国外比实在是感觉便宜太多。当然买太晚的结果就是我的classic背面已经被划得不成人样……汽车貌似也比较便宜。

美国人都是一周去一次超市买好这一周需要吃的所有东西,因此没有车的话一次运送这么多货物也是个大问题。美国的大超市很多,密歇根州zm的有meijer,kroger(稍小一些不过是24小时营业)等等。这些超市真的是什么东西都有,一站式购物。搞半天美宝莲哈根达斯都是超市品牌,美宝莲“来自美国纽约”实际上是“来自美国纽约超市”。据说在国内也有,不过我没发现过。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实在是不怎么样,全力支持美怡乐和路雪蒙牛。超市里免费提供装小孩的小车,里头还有方向盘、小电视等等,巨先进。结账的时候有像国内一样的有营业员的,也有自己diy结账的。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如果买了13块钱的东西不要尝试给他23元要他找10元,而是应该老老实实的给他20元等着找7元。未验证。刷卡也很方便,还可以要所谓的cashback。假如购物100元,刷卡之后问你要不要cashback,可以选择20元50元等等,选择20元之后,卡里扣除120元同时会给你20元现金,这样如果需要小额现金的话还是很方便的。有时候营业员会问plastic or paper,是问你要纸袋子还是塑料袋子。当时出国之前国内已经“禁塑”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中国人一般还要去当地的国货店买一点自己的东西如八宝粥涪陵榨菜大米速冻饺子IP电话卡之类的东西。{dy}次走进国货店,耳边放着中国的音乐,眼中全是中国特色的东西,真有回家的感觉和想哭的冲动。当然价格和国内就不能比了,以美国标准看待的话还是比较厚道的。

在美国网上购物还是挺方便放心省事的。一般承运商都是UPS或者lb快递FedEx这种专业公司,不用担心。iPod从上海组装途经安克雷奇印第安纳波利斯到达安娜堡飞过半个地球也就三四天。网上订购往往还会有一些小优惠,例如可以背面刻字。一般流程是先要注册一下(垃圾邮件来源哦),成为会员,然后输入信用卡号,过期日期以及安全码(这些东西卡上全部有,所以任何人捡到你的卡都能花钱了,不用记密码是挺方便不过一旦丢了得立即挂失),送货地址之类的。有时候作为礼物的话还会有更好的包装(价格更贵)。注意到一些网站上,搜索一下有没有coupon(一般是特定的单词),在check out的时候输入进去会有一定优惠,如省去运费之类的。然后公司会在订单确定、开始运货等重要环节开始时发电子邮件通知,自己也可以根据给出的track number到运货公司去看看自己的东西运到了哪里了。做到心中有数。

 

6.语言问题集锦

1. 平时最喜欢听的一句话:You are all set. 在海关则是Have a good day! Bye.

2. 拒绝他人的好心帮助:No thanks. I’m (We’re) good.

3. 不少美国人的英语口音很重,听听不同腔调的英语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印度人的英语首次会使人崩溃,不过过了一个星期就会逐渐适应。日本人说30是saty,貌似他们把舌头放在上下齿之间会有困难。

4. 3点半three thirty(half past three是很过时的说法)。

5. Spatula是锅铲,也是实验室里的药匙。

6. 提供建议时避免you’d better…只适用于上级对下级。一般用It would(might) be better…/It's probably better to…/Would it be better to…

7. 元素周期表不是element table而是periodic table。

8. 超市结账的时候营业员说:Twenty twenty-five. 我:到底是20还是25?营业员:Twenty twenty-five…不断重复……原来是20.25元。(148读成one forty-eight)。然后那个营业员就问我plastic or paper,哎,又是一顿晕……

9. 美国人一般都是大四上学期考GRE。不过他们也不太重视,随便准备准备就去考了。确实美国人的Verbal和AW很强,数学很弱。国内的流行观点是正确的。

10. 美国很多人以西班牙语作为外语。而在加拿大则是法语。

11. stunning和impressive是极高的正评价词。反而wonderful之类的用得少。

12. 前几天{dy}次用方便食品时很囧的发现连做饭看外包装说明也要查金山词霸。

{zh1}以两个笑话结束这一部分以说明native speaker的级别还是很难达到的:

1.我问小学二年级就出国的表妹:你们这个项目的钱是谁出的?答:政府帮我们把所有的费用都盖了。我:你是想说cover么……

2.我:When I open the TV in the hotel room, there was a Spanish channel…

 

 

7.关于我们的未来

李彦老师认为,在美国呆两个月,会认为美国好得不得了。呆半年,会认为在美国生活是地狱,时常会思考我为什么跑这么远来受这个罪……等到呆到了一年,又会觉得美国还可以。

话说我在美国可能真是无聊,也可能是想家了,无聊的时候也发发呆,想想人生目的之类的东西:

----------------------------------------------------------------------------------------------------------------------

在美国期间和我们联系的还有另外一批身份特殊的人:北大的留学生校友们。他们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自然我也会对他们稍微gz一点。研究生阶段如果在大牛校的话,日子过得就会比较凄惨,老板push得要死,冷不丁凌晨打个手机过来:我有一个idea了你快去试一下。很崩溃。在稍微差一点的学校,老板也不太会push,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8点,一周六天,可以接受。zm其实也没啥娱乐活动。什么打牌喝茶聊天基本不现实。培养一下自己对于网球高尔夫球冰球曲棍球棒球橄榄球的兴趣是正道。每zm需要去买东西,所以买个车还是挺必要的。有一种说法(未证实):男生为了追mm必须要搞车。女生们则因为有众多gg追不需要买车。说到这里,留学生的恋爱问题不得不提一下。(以下为流言未证实)由于文化差异等等原因,中国人(不论男女)找到西方的称心如意的伴侣的几率是相当低的,基本上都还是找的中国人。都说密歇根大学女生相对比较多,但是其实还是男生多女生少。女生出国了优势还是挺大的。大部分女生都是有bf的,否则就是巨漂亮的有巨多gg追现在还没决定跟谁但是可以同时享受N多gg帮忙的。哎,这个问题将长期困扰我们这批人啊。估计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了问题就解决了。

----------------------------------------------------------------------------------------------------------------------

据说老板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未证实:1. Assistent professor. 这段时间事业刚刚起步,必须做出些成绩,所以会比较push。但是对于学生的直接的在实验上的指导也会多些。2. 拿到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职位。这时候事业已经上路,一切按部就班,不太push。3. 进入更年期,脾气火爆无法预测,push。4. 后更年期时段,人比较老了,也不太追求什么了,声望什么的也有了,比较nice。对学科本身和整个学术界的认识比较深刻,不过非学术性事务也很多,直接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一些。各位申请时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8.关于化学实验室       

(说明:非化学系同学可跳过此部分)

美国实验室的条件那当然是没得说的。就大型仪器来说,以NMR为例,密歇根大学化学系的NMR有1台300 MHz 3台400 MHz 1台500 MHz。其中300的都不需要预约,随到随用。根据今天波谱分析课老师的介绍,感觉北大还是有差距的。

实验室中也有很多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下面开始看图说话:

Wooden Stand,圆底烧瓶从此可以站稳了。

Heat Gun,强力加热设备。国内用hair dryer代替。

静电枪,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前对着称量纸打一打xc静电防止粉末状药品粘在上面。

Kimwipes,用来擦药匙等等,国内用toilet paper代替。

常用溶剂用统一标识的洗瓶,例如绿的是甲醇,红的是丙酮,便于分辨。

Vial,可以用来装产品。

气路系统,一个是真空一个是氮气,想要哪个开哪个。

Septa(单数Septum)橡皮塞

配合上铜线copper wire用来密闭容器,然后可以用针头扎开橡皮塞通氮气。

Stirer搅拌器

其实国内也有,但是我知道的都不能加热或者无法控温。难怪在康奈尔读书的伊朗MM不懂得怎样使用水银接点温度计控温了,她见都没见过接点温度计。她到国内来和我出国去,{dy}感觉是一样的,很多东西都没见过,都不会用,只不过是她来到了十年前,我来到了十年后。

聚四氟乙烯活塞,终于不用涂凡士林了。

Dewar杜瓦瓶,装干冰+各种溶剂控制低温。

Dewar 杜瓦瓶

装液氮用来冷却抽真空时的溶剂分子防止其进入真空泵。液氮的使用是很普遍的,甚至有一次有人直接把液氮倒入冰淇淋粉悬浊液中制作冰淇淋。

存放药品的冰箱

奇怪的两口瓶 没用过

抽真空使用的容器

把上面的那部分用表面皿代替就是TLC的展开缸了(他们用的TLC板是硅胶涂在软的塑料板上)。

还有手套箱GC自动过柱子机等等。毕竟在国内没做过有机合成,装备差别巨大是必然。

 

9.后记

9月18号下午动笔到21号初稿完成到22号2.0版到23号3.0版完成,时间不长但是回忆了很多东西。感谢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辉瑞公司、中国自然基金委、美国自然基金委对交换项目提供资助。感谢朱戎基戴小川Lui鸭阳赵若冰郭潇在国外对我的照顾。感谢王梦月同学提供宝贵修改意见。对提供部分图片的郭潇、朱戎、赵若冰表示感谢。以一句老外送给我们的话作为结尾:

Be proud to be a Chinese.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行总结(文字版)-心似平原跑马-搜狐博客】由 企业资讯策划团队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免费注册只需30秒,立刻尊享
免费开通旗舰型网络商铺
免费发布无限量供求信息
每天查看30万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