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另眼看专家的知识面


最近看到一句话“专家,就是知识面很窄的人!”我非常不同意。专家,最起码的要求是在本领域作出原创性贡献的人,他能够发现本领域的缺陷,起码知识面不能太狭窄,否则为什么那个突破点被他看到,瞎猫碰到死耗子吗?不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他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道哪里存在薄弱环节,然后集中火力,取得一举突破的效果。专家的发表记录有可能比较集中于某一个领域,但那是权衡利弊,集中火力的结果。能够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人,起码知道同行有那些贡献,眼界一定不会狭窄。这是我们社会如此崇拜院士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专家的知识面狭窄呢?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位专家靠政治机会成为专家,比如国家要上大项目,舍我其谁,被专家。国家投入亿万的真金白银,还怕没有文章吗?外国编辑一看科研投入,就立马放行,对他们来说,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然而,我们据此就认为他们是专家了吗?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在哪个领域做出的贡献,能够在多个领域都出成果的专家,也许只有中国才有。因为做出原创太不容易了,起码你必须了解之前所有人的原创贡献,这就是一笔难以节省的时间投入。如果眼光狭窄,就不能找到突破口,难以连续发表文章作出自己的持续贡献。目前,各个领域早已人满为患,凭什么让你作专家而别人跟随?这需要你的知识面开道,眼光搭桥,持续投入,把冷门炒热。

为什么有人抱怨别人知识面很窄?我也感到很纳闷,为什么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面对极少数的选择机会,基于LINUX的国产麒麟操作系统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眼光吗?为什么国外的造作系统,一套接一套地推出?表面上看,这是经济问题,在中国开发操作系统没有钱不行,关键是,开发好了,又如何?整个制度不利于创新,你创新不过是早死一点而已。我在研究李约瑟难题,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外国研究者,异口同声地认为,中国历代政府都是妨害科技进步的主要拦阻。你看政府表面上对于科技发展无比的积极,其实科技发展的机会是无限的,你推动了一部分,代价有可能是压制了另一部分。资源总是有限的,浪费在跟踪技术,自然就不能独创领域,这是美国科技常青的秘密,也是其他所有国家都在苦苦跟随的困境。是知识面的不足吗?也有制度的原因。完全是制度的原因吗?还有文化、传统、信仰和其他原因。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分给似乎是最聪明的人,而历史未必是靠聪明就可以推动的,还需要机会和偶然。给普通人一个平等的创业机会,是美国苦苦维持小企业,不让众多小企业破产的理由。对此,中国还有很多功课要作,关键是给普通人一个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浪费金钱在国营企业上。与民争利,从来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

最近发生的评奖风波,我看这是“千金买马骨”,中国呼吁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不是一两年,而是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一个理论成果,奖励一下也是应该的,否则谁会投入这些枯燥,难以换成现钱的基础理论领域呢?想当年,在百业萧瑟之中,突然传来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举国振奋,给一个奖,谁也不会说什么。现在看来,这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还是“水上花,镜中月而已”。“千金买马骨”,目的还是为了千里马,一套完整的理论,没有长达数十年的冷板凳是无法成熟的,因此我们要宽容。

最近,我评审了一篇国内的文章,是我最不齿的CFD文章,拿美国的代码,稍微改变一点边界条件,就得到看上去不错的结果,对于科技发展的贡献几乎是零,所以我的评分都很差,可是他们投稿的是应用型杂志,我就放手了。要知道,这是国家鼓励的投稿行为,是科研制度在制造垃圾,想想这些,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说“专家,就是知识面很窄的人”,因为我们的科研制度不鼓励知识面宽阔的专家啊。发表领域多,就是知识面宽吗?正常的科研规律是,只有知识面宽,才能收缩精力,持续在一个领域做出突破。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但这种人,往往不能适应于中国的科研制度,归根到底,还是评价体系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科学网

微信号:sciencenet-cas
功能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