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安徽省经信委2015年工作初步打算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一手抓十大高成长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致力打造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双发动机”,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新常态下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主要目标: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总量达到1.05万亿元左右。主要工作举措,突出“七抓”:
  (一)抓工业平稳增长。着力把稳定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摆上重要位置,确保全省工业增长处在合理区间。加强运行调度。坚持经济运行季度、月度分析调度制度,建立制造业PMI指数模型,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电力迎峰度夏(冬)供需,提前做好运行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加大产销衔接。持续办好徽酒全国行、中国(合肥)国际家电暨消费电子博览会、装备制造产品产需对接会、工业机器人产需对接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推介会等企业有意愿、对接有成效的产需衔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工博会、高交会等展会,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稳住市场、开拓市场。开展困难行业帮扶。按照部门抓行业的要求,深化“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在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针对煤炭、钢铁、白酒等困难行业企业,制定“一业一策、一企一方”帮扶措施,支持引导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强化安全生产。牢固树立“红线”、“底线”思维,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安全治理,确保到2015年底全部关闭30万吨/年及以下的小煤矿,非煤矿山数量控制在1400处左右。
  (二)抓高成长产业发展。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十大高成长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138个1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6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从“屏-芯-终端”、智能装备从“关键零部件-整机生产-示范应用”等若干条全产业链条,打造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区域增长极,力争十大高成长产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重点推进智能语音产业:建成中国(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园并投入使用,面向全球招商引资100家以上企业,加快推进在教育、家电、汽车、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应用,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打造“中国声谷”。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推进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合肥经开区万台机器人项目和富士康(安庆)机器人基地建设,加大首台套设备扶持力度,推广应用机器人1000台以上,实现销售收入78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动奇瑞、江淮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研发项目,构建省内电动汽车配套服务网络,销售新能源汽车5000辆,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加快芜湖东旭光电、合肥京东方8.5代线、彩虹玻璃基板、宝龙达平板电脑和手机等项目建设,提升新型显示、北斗导航、关键电子基础材料以及核心元器件的研发能力,新培育2-4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云计算和软件产业:推进宿州、淮南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合芜马三大软件园,推动5家软件企业上市,促进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
  (三)抓传统产业提升。坚持加减并重、进退并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实施工业领域“五个一百”专项行动计划,编制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企业、技术和装备(产品)目录,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园区,认定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确保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0%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家电企业发展大容量、智能化产品及小家电,支持钢铁企业发展轨道交通、海洋装备及异质化高附加值产品,支持汽车企业加强关键核心零部件及优势车型研发制造,支持传统资源型企业发展铜基、铁基、铝基、硅基和化工等新材料产品。强化工业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测,建立能源管控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节能监察长效机制,培育一批能源管理系统示范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开展电机、锅炉、变压器能效提升行动,确保工业新增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内平均水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坚持产业、产能、产品立体输出,推动水泥、发电、钢铁、家电等过剩产能向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转移。
  (四)抓两化深度融合。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建设工业强省的制高点,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作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十百千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改进研发、提升管理、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培育100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0家国家级贯标通过企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市建设,促进信息消费产品创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宽带安徽”战略,加快4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无线应用城市,推动广电网、通讯网、物联网、互联网“四网融合”,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车载屏“四屏互动”。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智慧(数字)企业”、“智慧园区”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年新增“智慧(数字)企业”3000家。实施“机器换人”工程,重点提高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等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打造100个智能制造车间和10个两化融合体验基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重点建设91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军转民”、“民参军”融合发展,推动量子通讯、语音技术在国防与武器装备建设上的应用。抓好信息消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消费业态。
  (五)抓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推动产品创新。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支持生产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提升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明年认定省级新产品300项以上。实施信息产品创新工程,认定和支持10个省级信息产品创新中心、培育20个信息产品创新龙头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围绕各地首位产业、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行业性、专题性产学研对接活动;面向高校、企业征集发布技术需求300项、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1+N”创新合作计划,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联合研发机构50个。推动平台创新。组织实施1000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积极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5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中科大、合工大、赛迪等创新研究院,组建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行业技术中心。推动模式创新。在生产模式上,着力在家电、白酒、服装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在营销模式,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营销等,做好线上线下结合,支持三只松鼠等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在管理模式上,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总承包总集成等新模式。在赢利模式上,引导制造企业发展物流、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例。
  (六)抓品牌质量提升。发展工业设计。制定促进工业设计发展政策,举办第二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探索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在合肥、芜湖、蚌埠等地和家电、汽车等行业率先突破。注重标准制定。扎实推进云电子书包国际标准制定,重点围绕农业物联网、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制修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30项以上,抢占行业话语权。打造知名品牌。制定实施“安徽工业精品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区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工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开展“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示范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倡导“工匠精神”,培育一批技术精良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开展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创建,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质量奖企业。
  (七)抓市场主体培育。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坚持分类指导,梯队培育企业群体。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推动创新型规模企业“规改股”、“股上市”,稳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合肥鑫晟、宝龙达、滁州康佳、芜湖长信等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百亿元级、50亿元级、10亿元级的大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坚持“专精特新”发展导向,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和“配套专家”,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户以上。催生一批民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经济20条”和“个转企、小升规”等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整合省内“1+44”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资源,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力争全年净增民营企业5万户、新增规模企业2000户。优化企业成长环境。认真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制度,探索建立行业负面清单,进一步营造良好企业发展环境。组织开展“安徽产业集群百镇行”、“企业减负宣传周”和政策巡讲“进市县、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发挥“96871”热线服务作用,扩大省经信委“易信群”覆盖面,编发涉企优惠政策手册,扩大政策知晓率,促进政策落地生根。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能源管理服务平台

微信号:gh_87ca4c98c0a6
功能介绍:关注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即时收取节能行业政府政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