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涨姿势】环境污染是怎么影响健康的?不明白的同学戳进来!

(新环境记者 李军)2004年,国内媒体多次报道某流域出现严重水环境污染和当地出现部分地区癌症高发情况。经过近10年的研究表明,这一流域支流沿岸地区的肿瘤高发不能用传统危害因素解释,初步确定当地恶性肿瘤高发与水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根据确定疾病因果关系的原则,初步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明确建立这些地区恶性肿瘤高发与环境污染的因果联系。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一两百年分阶段出现、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短短30多年内集中出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接踵而至。除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烟尘、二氧化硫、水黑臭等污染外,机动车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城市化学烟雾、外来物种入侵等新环境问题在不断显现,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都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公众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健康损害的代价。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30年,我国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由83.65/10万上升至134.80/10万,出生缺陷率由1996年的8.76‰上升到2010年的14.99‰。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环境与健康事件数量呈加速上升趋势,关于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文献媒体报道逐年上升,2010年较2006年上升了91%。


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似乎又很难说清楚。污染是怎么影响健康的?暴露途径是怎样的?影响有多大?疾病负担归咎于环境因素中,环境污染占多大比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健康风险?这些健康风险对我们身体构成哪些潜在影响?


污染影响健康不容易说清楚,与环境污染本身的特点有关。研究成果表明,从环境污染到产生健康效应,呈现的是一种复杂的不确定性。因为环境污染影响健康往往是多源头排放、多介质污染、多途径暴露和多受体危害。环境健康问题往往是一因多果或者是一果多因,污染物是谁排放的?多个污染排放主体中哪个的作用最大?在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确实很难说清楚。


环境污染导致人群健康损害,还具有低剂量、长期作用、健康危害效应显现滞后等特点,所以环境健康问题往往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等到发现,往往已经造成了较大的健康危害,经常表现为受影响人群范围大(一个村镇,甚至是一个流域)、后果严重(癌症高发、出生缺陷),而致病原因往往是历史造成的,因此在因果关系认定、追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导致的健康损害缺乏特异性,并非都如日本曾发生的水俣病和痛痛病那样,在特定场所由特定污染物质引起的特异性疾病,而是在任何地方都会患上的非特异性疾病。加上人口流动而造成的居住地不确定性,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社会因素,都让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变得很难说清楚。



人的易感性不同,多数环境污染所污染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又会因人而异,暴露在同样浓度的污染物中,有的人会得病,而有的人就不会得病。同时,基础性数据不足,也制约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环境污染疾病负担研究。比如,关于霾的研究是最近一两年才全面展开的,而基础性数据的采集可能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科研方面,我国关于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还比较凌乱和分散,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强,研究单位之间缺少协调和配合,特别是很多科研数据不共享,限制了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大家做的都是一些技术层面的工作,没有上升到国家管理层面。往往哪里出了事才去做哪方面的研究,比如某地出现癌症高发了,就一窝蜂去研究这个地方发病原因;出了血铅事件了,又都去研究铅污染问题。这样只能解决一个个点上的问题,却不能解决环境与健康的整体问题。


有些科研人员也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注重研究成果,关心发表论文,对于成果的转化应用却很少关心。很多基础性数据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比如环境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人体负荷状况、监测的死亡登记资料等,这也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最后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的关系是没办法确立的。


在管理方面,国家有死亡率、发病率、人口和环境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但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部门只负责本领域的数据。比如,卫生部门只收集死亡率和发病率等数据,民政部门只收集人口资料,而环保部门只收集与环境数据,相互之间缺乏共享和交流,影响了环境与健康科研工作的开展。


之所以说不清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部门对环境与健康工作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够。环境与健康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但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未给予充分、连续的资助。再比如环境基准研究问题,过去我国并不太重视。国家不重视,研究人员就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就很少有人去申报相关课题,即使申报了,也很难获得国家经费支持。由于环境基准研究往往耗时长、需要资金量大,需要长期投入,至今我国关于环境基准的研究仍无大的进展。


环境污染影响健康到底能不能说清楚?真的是一笔糊涂账?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根据现有的研究,至少一部分能够说清楚,一部分能够说清楚但不能说,还有一部分确实说不清楚。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疾病负担研究报告称,全球24%的疾病或者23%的死亡,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据多年从事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介绍,近些年,我国在大气污染和居民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单个城市研究、多中心研究,以及雾霾与健康的横断面、细颗粒物致病机理等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存在不良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其显著。


阚海东等人研究发现,相对于男性,女性对于污染更加敏感,而且不仅仅是对空气污染更加敏感,所有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毒物,包括吸烟,女性的反应都比男性大。当然,不同年龄段也不一样,老年人对污染更加敏感。研究还发现,尽管广州和福州等东南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由于这些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与兰州等西北城市不一样,其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要比后者高。这种差异,与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水平和成分来源有关。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多的大气污染物来自大自然,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人的毒性相对较低;东南地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煤和使用石油。


那么,是什么成分在决定PM2.5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控制污染很有帮助。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强调通过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来减少雾霾,但专家研究发现,钙元素(工地扬尘产生的颗粒物)到人的肺里面去,不良反应并不太大。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人体有害,但危害更大的是燃油产生的颗粒物。


研究还表明,0.5微米是一个分界线,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0.5)与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在肺里面的反应大不一样。因此,专家建议,未来应该更多地关注粒径在0.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这才是引起较大健康风险的最危险物质。但这一建议目前并未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空气污染只是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但从中可以看出,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是能够说清楚的,至少目前有一部分是能说清楚的。


还有一部分不是说不清楚,而是不能说,这是由发展阶段决定的。比如,某些地方的铅锌冶炼厂,排放出来的重金属对周围人群健康影响甚大,但经济社会发展又确实需要这些工业行业支撑。还有一些地区出现土壤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严重问题,对人群健康带来很高的风险。比如镉大米问题,至少10年前相关部门就进行过调查,但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际贸易等各种因素考虑,并未向社会公开调查结果。发展是有代价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确实还有一部分目前说不清楚。比如,现在很多新技术、新化合物、新材料大量应用,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还未引起人们重视,对其健康危害研究也很少。有些氟化有机物广泛地使用在纸张表面防油防水、洗发香波及其他表面活性剂产品等日用化学品中,以及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污处理剂中。这类化合物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环境中难降解,使用量等于排放量。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人群血清样本里面检出率不高,现在100%都能检测出来,说明人体已经存在这些化合物成分。尽管截至目前还未对当代人产生明显环境健康效应,但是对下一代、再下一代会带来怎样危害,还不得而知。而根据有限的动物实验资料,这种物质具有胚胎毒性、遗传毒性、甲状腺毒性、神经毒性、雄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等多器官和多脏器毒性。


还有些新的环境污染化合物,由于检测不到而没有引起重视,主要受技术设备和检测能力所限,躲过了人们的视线。这些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和加强研究。


不过,正如专家所说,环境变化与健康的联系,往往体现为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确定其因果关系取决于方法学的突破和长期、大样本量的观测,既需要时间,需要经费。而现实又往往要求迅速解决社会关注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只要能够确定环境与健康的相关关系,就可以满足社会判定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关联性的需要。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中国电镀科技前沿

微信号:Plating_in_China
功能介绍:中国电镀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与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