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德化瓷】如脂似玉的德化瓷

德化瓷是中国传统陶瓷品种之一,亦是中国民窑的代表,其瓷色洁白,工艺精巧,以白瓷塑佛闻名。德化瓷是中国贸易重要输出品,产品远销海外,声名远播。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化瓷概说

德化地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境内群山环抱,矿产、森林、水源丰富,尤其盛产瓷土、铁矿资源,为陶瓷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看来,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德化先民就已开始制作陶器。大约4000多年前,德化先民开始用低温矿石做釉生产青瓷,所以早期德化瓷并非白瓷而是青瓷,至于唐时,则逐渐改用高岭土烧制青瓷。

唐后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泉州港对外贸易量大幅增加,德化瓷产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出口数量、品种繁多。宋元时期,德化瓷大量外销,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随着商业贸易的刺激,德化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艺也得到相应提高。据统计,泉州地区的宋元窑址共74处,其中德化瓷占42处,在数量上位列第一。在中西交流的过程中,德化瓷的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刻花、印花、划花、贴花、模印等技法种类繁多,瓶、罐、杯、盘等器型异彩纷呈。宋末元时,德化建成“鸡笼窑”,烧制技术也发展为氧化烧成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莹润度。在繁忙的海外贸易中,不仅德化瓷产品不断出现在海外市场,外国人对于德化瓷的赞美也存在于大量文献记载中。

德化“ 象牙白” 釉鱼籽纹片盘口壶


德化瓷在宋代的另一个重大发展是德化瓷雕塑兴起。随着宗教文化的影响以及烧造技术的成熟,德化瓷塑应运而生。明时,德化瓷塑已以“瓷质温润细腻、晶莹剔透,瓷塑精致典雅、巧夺天工”等特点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此时的瓷塑造型逼真,格调高雅,达到了陶瓷技艺与雕刻技艺完美结合的超高境界,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尤其受到西方人的青睐。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具瓷器”。在陆廷灿的《南村随笔》中,德化瓷“色莹白,式亦精好,合调者,其声凄朗,远出竹箫之上”。可见,德化瓷已广泛得到人们的喜爱。

早期德化瓷持瓶坐岩观音


明德化瓷千手观音像


德化瓷烧造

德化瓷的制作大致要经过取土、坯泥制作、制坯、施釉、装饰、烧造等工序。坯泥制作的传统方法是“淘洗法”,淘洗之前,高岭土和瓷石要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并粉碎。所以坯泥制作环节包括粉碎、淘洗、陈腐、练泥。

德化瓷瓷土加工


修坯


制坯是陶瓷制作的关键步骤,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法。手工成型方式有手拉坯、轮压制模、手压模、手捏、雕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制坯虽然流行起来,手拉坯成型工艺因其独特的魅力仍然一直沿袭至今。从现有资料看来,德化瓷的雕塑工艺始于宋代,明代开始盛行,主要运用于佛教、神仙类题材造像的雕塑。

德化瓷制作


德化瓷的施釉方法也很多样,根据坯体大小、厚薄、结构的不同,需要用到蘸釉、浇釉、刷釉、喷釉等方法。德化瓷的装饰工艺十分丰富,唐宋元时期的印花、刻花,明清时期的透雕、贴花,民国时期的古彩、新彩,现代的喷花、艺术釉等各具特色,风格多样。

德化瓷烧造主要在龙窑里进行,龙窑具有容量大,结构好,升温快,成品率较高等特点。此外,德化窑还有“鸡笼窑”,比龙窑体量更大,且增加了隔间。

德化瓷烧制


德化瓷魅力

德化白瓷在明代被誉为中国白”、“象牙白”、“猪油白”,在白瓷中享有顶级地位。德化白瓷使用氧化钾和纯白釉烧制,胎质细密、透光极好,色泽洁白、清秀脱俗。在明代瓷塑大家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努力下,德化瓷塑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他们手下的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刻划细腻、浑然一体、神态逼真,奠定了其在中国瓷坛的翘楚地位。

何朝春制德化窑白瓷观音像


林朝景德化窑文财神坐像


历经千年的发展,德化瓷仍以独特的姿态绽放于世。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瓷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西洋工艺,创新作品层出不穷。我们相信,随着现代人不断地开拓进取,德化瓷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中和会

微信号:CICHCLUB
功能介绍:中和会是中国第一家非遗文化艺术会员制俱乐部.是实施运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的市场化活动平台,会员均来自非遗传承人,文化界名流,专家学者,政商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等.